最新内容
2024-01-31 | BY 郑志华
最近,菲律宾在有关仁爱礁的外交交涉或声明中多次强调:“仁爱礁是一个低潮高地,不是岛屿,不能被占据或对之提出领土主权主张。然而,南海仲裁裁决对于仁爱礁的认定存在太多引发合理怀疑的地方。裁决采纳菲方断章取义的陈述和年代久远、存旧过时的证据材料,做出不合理、不客观、不公正的认定。
2024-01-19 | BY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
MQ-4C的侦察能力和效率远超EP-3E,其长航时、全天候和全维度的侦察能力将使其逐渐成为美国海军广域和电子侦察的“当家花旦”。而且,MQ-4C的操作员和指控人员可以远在关岛、夏威夷或美国本土,在当地的白天工作时间操控MQ-4C在西太平洋的夜间活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美军西太前沿兵力夜间侦察能力的不足。如前所述,从目前的部署情况来看,MQ-4C也通常在夜间出动。无疑,MQ-4C的部署和形成战力将极大提升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全天候、全时段的海域态势感知能力。而美军大型无人平台常态化在热点区域活动,也将增加中美海空互动及危机管控的复杂性。
2023-11-11 | BY 陈永
冷战期间,美国在与苏联的潜艇与反潜竞争中建立了强大的水下态势感知(UDA)能力。上世纪50年代起,苏联建设强大的常规和核潜艇力量执行海上拒止作战和突袭敌地面目标等任务。为预警和限制对手的潜艇活动,美国在苏联周边及更广阔的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关键水域建立了庞大的水声监听系统(SOSUS)。【1】以此为基础,美国及盟友还不断研发先进的水声和非水声手段,并大力发展相关平台装备,如海洋监测船和反潜巡逻机,在全球范围追逐苏联潜艇,防止后者突破大洋屏障。苏联解体后,美国的水下态势感知系统因失去强敌而衰落。
随着中国海军崛起,美国正在印太地区重建冷战式的水下态势感知能力。美国认为,中国海军经过三十年发展,已崛起为规模世界第一的海军力量,正承担必要时军事解决台湾问题和取代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影响力等多重使命,由第一岛链内的近海向外地积极展开活动,而潜艇是中国“海上野心”的探路者。【2】...
2023-10-30 | BY 胡鑫
2023年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周年。2023年10月23-26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北京举行了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第21次高官会和第41次联合工作组会,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宣言》框架下推动合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2023-10-25 | BY 胡波
近期,美国国防部“解密”了部分与解放军军机在东海和南海空中相遇的视频与图片,指责中方“危险动作”和“不专业拦截”。然而,任何国家对于试图接近己方领海领空或危及己方演训的行为,都会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平台安全。